停车场管理

当前位置:主页 > 停车场管理

家用轿车时代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影响

时间:2018年04月13日
1.中国家用轿车发展回顾与展望随养城市化进程加快,小汽车进入家庭,城市交通量剧增,交通出现拥堵现象、停车场供需 紧张,日益为方方面面所关注。这与我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的提出及近几年车辆数量快速增 长密切相关......

1.中国家用轿车发展回顾与展望

随养城市化进程加快,小汽车进入家庭,城市交通量剧增,交通出现拥堵现象、停车场供需 紧张,日益为方方面面所关注。这与我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的提出及近几年车辆数量快速增 长密切相关的,要对城市停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回顾我国家用轿车历史,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汽车界人士提出,我国应大力培育汽车经济产业。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计划部门的支持。1994年,国家公布了发展家用汽车,促进工业发展,培育21世纪中国汽车支柱产业的设想。1994年12月,现代工业汽车杂志刊登的《中外汽车汇集北京研讨家用汽车发展趋势》一文中称:中国私人汽车,1988年拥有量为60万辆,到1993年底,达到了125 万辆,其中乘用汽车约60万辆。1990~1998年间,民用小客车迅猛增长,其增长势头详见图所示。

blob.png

小客车增长趋势

中国汽车界一些有关学者,憧憬中国家用轿车未来发展,曾在有关杂志发表过许多论文。 杨圻指出,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高,是西方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用人均GDP与汽车保有量进行相关分析,无论是采用不同国家的历史断面数字,还是不同发达国家的各自历史数据,都 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其他类似的研究也表明,汽车化程度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关系密切,大约在人均GDP从300美元到800美元时,轿车保有量稳定增长,800美元以后,轿车普及率飞速上升,600~2000美元以后,轿车发展渐趋成熟。

1994年10月,经济日报向公众正式公布了中国家用轿车发展战略构想,在社会上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城市交通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对中国发展家用轿车的意见。持不同意见的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容量、环境容量、能源利用可能性、 社会公平角度出发,提出中国大力发展家用轿车的众多难处,并指出小汽车化后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出现的交通拥堵,表明发展家用轿车并不能最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需要,中国应当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以经济学家樊纲为代表支持发展家用汽车者认为,轿车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自由的出行选择和成就感。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类驾驭了一些更强大的东西相关联,交通亦然。不应该制止人们追求新享受而使其保留在落后状态,不能制止人们追求一种新文明。对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应依靠提高科技水平来解决;空间拥挤、人 与车、车与路的矛盾,其实质是人类不断追求新享受,而一切新享受基本都需要空间,但空间义有限这一矛盾在交通上的表现,不应该以此来限制这一发展方向,这一空间保持程度应当依赖人类“选择的理性”而使之处在一个适宜的程度。针对平等问题,樊纲同时指出,当时轿车只是 一些官员、少数大款的享受,这对广大低收入阶层来讲是不平等的,只有大力发展廉价汽车,才能有助于社会各阶层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采取严格的购车行政控制。对于富国出现的“返朴归真”,组织“无汽车城市俱乐部”现象;樊纲提出,发达国家这种追求正是建立在汽车文明创造的巨大财富之后,中国在没有发现可以取代像汽车这样可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之前,选择限制汽车工业无疑是让我们永远落后下去。最后,对于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耗能问题,樊纲指出,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人均高耗能相比,以此理由限制中国小汽车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城市规划中保留较少的交通用地,城市不可能提供很多家用轿车用地,故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专家多以此出发,提出中国城市要大力倡导公交优先战略。1996年在太原、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城市交通研讨会上发表的若干宣言,可以理解为城市交通规划界对之态度。1996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高层强化了对通过扩大内滞来刺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观念。近几年来,通过国家经济发展与小汽车保有量的情况,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中国家用轿车的信心,这一点可从图中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图中看出。 2000年,面向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推出的10万元左右车价的夏利、奥托等家用型轿车;面对众多困难,仍在坚定推行的国家汽车养路费将改革为燃油税,无疑地显示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行家用轿车战略的决心。

而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这一变化,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者们提出了城市不限制拥有小汽车, 但限制小汽车使用政策构架思路。

2.家用轿车时代对城市交通解决策略的影响

据统计,2000年中国GDP达到了8.9万亿元,折合美元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为849美元,跨越了800美元的分界线,实现了由低收人国家向中等和中低等收人国家的历史性过渡,, 与此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富裕程度相对拉大。上海市2000年人均GDP已达到4180美元,达到了“中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标准。就人均GDP而言,中国已达到家用轿车稳步发展的经济水平,而从中国收入分化来讲,一部分较富裕家庭更是已具备购买能力,如果养路费改税能够在近期实施,使车辆使用费用能够为车主控制,家用轿车更会成为许多成功人士不可替代的消费选择。鼓励汽车消费,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支柱,通过汽车工业拉动整个经 济水平向新的高度攀升,从整体上来讲,对中华民族利大于弊,应受到鼓励。

回到城市现状,中国的城市现有空间格局紧凑,交通用地增加难度大,居住用地预留停车场很少,故放任小汽车发展会造成难以解决的停车难、行路难。因此,城市交通必须尽快采取 合理的应对策略。家用轿车对城市交通发展策略选择的影响主要有:

1.城市政府对旧城区家用轿车应对能力要及时进行评估通过调査和研究,对旧城区交通进行评估,确定现有交通系统对车辆的承受极限能力,并在改善现有交通系统的一些薄弱点与道路、停车设施使用权上寻找合适的平衡点,以使交通系 统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得以改善,较好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例如:大城市的快速路系统建设和交通转换系统的停车设施建设。

2.城市政府要花更多精力对汽车时代城市空间的供需战略选择面对已到来的汽车文明时代,城市中私人汽车,并不应享有任何特权。在旧城区,如果空间不允许,也只能通过管理手段,使汽车使用者们受到一些限制。对旧城区,当然也可以考虑 重违举措,使之得以适应更多小汽车交通的需要。但要对重建旧市区进行评估,对于轿车交通 受限地域,在交通规划中应考虑建立便利私家车乘客对某一区域到达的可能性的交通系 统。

在西方,汽车文明曾给城市带来郊区化,并导致公交系统的衰落。但是,从中国目前情况 看,尽管家用汽车绝对数量很大,但私家车主的比例不会很高,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公交系统仍然会有足够的乘客,而在一些受空间限制的地区,人们也不得不选择公交方式。在郊区化方面,各城市应有超前眼光,通过兴建快速道路,轨道系统诱导富裕阶层向能够提供史好环境条件,更多交通用地的郊区、新建小区疏散?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各种服务功能应当积极跟上,通过旧城区“堵”(给小汽车使用设置不便),新城区“疏”(便利小汽车使用者)的方法,来 配合中国到来的家用轿车时代。

总之,中国城市交通应积极适应对汽车化时代到来,应尽量为私人汽车出行提供便利,但在用地条件不允许时,应以保障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为最高准则,而对小汽车使用采取一定限 制。购车是为了用车,不限制拥有而限制使用的政策,汽车消费者们是不会满意的。从发展的眼光,给汽车消费者们提供符合汽车时代的新社区,并使他们与老市区的联系方式依然宫有效率,应当是城市交通更为积极的应对策略。

上一篇:我国市场化改革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下一篇:物流产业与现代运输业对城市停放车的影响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21-5616-1178

设计:159-0083-0396

订购:159-021-26928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美丹路222号640室(美兰湖地铁站)

车牌识别案例 车牌识别设备 车牌识别方案 停车场管理 自动道闸产品 智能通道闸 道闸系统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