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一卡通系统指的是将每一个公民的身份证、医疗、社会保险、公交车票、银行信用卡、网络认证和公共事业收费等领域,凡是需要对公民的身份进行识别和认证的均通过一张卡基信息载体来加以实现,厂家生产出诸如门禁、停车场、巡更等单项智能系统,就有用到。
1) “一卡通”概念诠释
在智能卡领域,在各种卡类杂志, “一卡通”是运用得比较频繁也很时髦的词。
但究竟什么是“一卡通”?其概念、含义到底是什么?到目前还没有准确明晰、令人满意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清华大学有关专家根据多年对各种卡的探索、研究及智能卡管理系统工程的开发、运用,认为真正的“一卡通”概念应该是“一卡一库一线” ,即一条网络线连接一个数据库(PC 机) ,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实现设置 IC 卡管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整个系统的“一卡通” 。
所谓“一卡” ,就是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一张卡上通行很多的设备,而不是不同功能有不同的卡,不同的机在不同的卡上使用。有人认为,你既是“一卡通”设备,那么所有的卡(包括磁卡、ID 卡、接触式 IC 卡、非接触式 IC 卡等)就都能读了,都能通了。这是很初级的错误。 “一卡通”首先要求是该卡的读写设备必须与该卡一致。其次要求该卡必须是具有多分区及密码校验,保证彼此的独立性、安全性、多用性的智能卡,如 Mifare 卡具有独立密匙的 16 个功能分区,在 Mifare 系统设备里,只要 Mifare 卡留有空位,不将密码封住,相互之间订好协议,我的设备,你可以读,反之亦然。几个公司的设备,一个公司多种不同的设备,能用一张卡相通。这才叫“一卡” 。
所谓“一线” ,这里移植电话机或互联网概念,就是一条线通很多信息,多种不同的设备都挂在一条线上,通过一条线跟 PC 机一个接口把所有的设备都串起来,进行不同数据的信息交换。在同一个区域不同的使用系统里,就像电灯一样,只要两根线到位了,有电源,不管哪里的谁的电灯都能亮,这叫“一线” 。如果很多设备都挂在 PC 机上,那么每台设备跟 PC 机就占了一条线,而 PC 机都需要给它提供通信接口,这样,设备多,通信接口也多,而计算机的通信接口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做不到那么多线都跟 PC 机相通,这样做是不实在的,也是不可取的。
所谓“一库” ,就是在同一个软件,同一台 PC 机上,同一个数据库内,实现卡的发行、卡的取消、卡的报失、卡的资料查询等,准确明了,方便快捷。比如,一张卡上共有 500 元钱,既可以把它分到各个区域,如吃饭那里用 100 元,停车费用200 元,消费那里用 200 元,各自用各自的钱。也可以将 500 元钱存储到一起,各个区域分别用同样的钱,各自有各自的记录,以上两种情形都是在同一个软件下使用。这叫“一库” 。
2) “一卡通”的结构优势
由于“一卡通”的真正含义是“一卡一线一库” ,在结构上便显示出以下独特的优势:
① 数据共享:加快了数据交换的速度。
② 全面检索:因有一总数据库,只要给出查询字段名,就可在此库中一次性查出相关所有记录,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③ 全面统计:因只有一个数据库,报表可及时生成,无须再逐一查询各个 PC机。
④ 实时监控:查询任何一个终端机使用与记录情况。
⑤ 操作简单:只需一个,最多二个步骤,即可实现功能,无需多次转换。
⑥ 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成本。
另外,因一卡通的“卡”具有多用性、兼容性、多分区,各个区域均可设置各自的密码,其本身的安全可靠性、独立性又可延伸为以下特点:
① 功能分区域占用:不同功能分别占用不用区域,且可加密。
② 软件不同但可分区共用:在不同软件下,功能仍可分别占用不同区域,加密功能可独立使用,互不干扰。
例:在某小区内,先安装甲公司的“一卡通”设备,可实现五个功能,在发行专用 IC 卡时,占用了卡中的五个区域,并加密,稍后,乙公司又在这一小区安装了由乙公司生产的终端设备,可用 IC 卡实现三个功能,这种情况下,可利用 IC 卡芯片的优势,将甲公司发行的 IC 卡,再在乙公司的软件下发行,占用 5/16 以外的三个区域,且加密,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区域全被发行占用。以后此小区内,可持这张 IC 卡,通行甲、乙公司的终端设备,实现“一卡通” 。
3)智能系统“一卡通”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 现代社会几乎各个行业的众多部门纷纷引进了 IC 卡智能管理系统,期望以此来改进提高管理档次,降低管理成本。因此根据市场现状,准确实效的“一卡通”已成为“势所必出”的必然要求。 其实,现在行业人士所说的“一卡通” ,只是一种广义上的单个功能组合后的产物。如某厂家生产出诸如门禁、停车场、巡更等单项智能系统,有其各自独立的设备和软件,在市场趋势下,厂家将这些系统组合在一起,安装在某一区域,因为是一张 IC 卡通行,所以称之为: “一卡通” 。